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转帖] 武钢有座毛主席像{组图}

武钢有座毛主席像{组图}2018-10-26 15:03:28  来源:济学  作者:李克勤济学勤为径




  李克勤(jixuie)题记:武钢,在武汉人心中是有着象征意义的,这可以从武钢门口毛主席像那里去体会。武钢第一、第二次创业都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进行的,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第一次创业:1952年,毛主席指示:“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  武钢从1953年筹建到1954年、1955年以后正式破土动工,到1958年9月13号投产,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钢铁是基础工业,解放初全国就几十万吨钢,当时中国的枪炮没有钢铁做,“一五规划”很多项目需要钢铁,毛主席提出“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
  那时东北老基地鞍钢还有一点钢铁,中南是汉阳铁厂,上十万吨,很少,南方几乎没有。当时钢铁的发展完全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
  新中国的第二大钢都,落子武汉。武钢建设大会战气势磅礴,全国有18个省、45个城市、1000多个厂矿企业为武钢制造机械设备,从东北调来了大批技术骨干,从各地选来了大批干部。新中国当时的国之重器——武钢才由此铸就
  武钢一投产就是150、200万吨,起点很高,由苏联专家援助,对国家、对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非常重要。同时四面八方支援武钢,鞍钢以及全国的很多人才都到武钢来,包括很多军人转业、干部转业。

  毛主席对武钢寄予很大期望。

  武钢广大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对伟大领袖怀有深厚感情,他们在武钢门前建了这座巨大的毛主席像。
  武钢大门前的这座毛主席雕像9.13米高,建于1970年。1967年清华大学竖立起毛主席雕像之后,各地迅速掀起建毛主席雕像的高潮,这座雕像也是在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老一辈的武钢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是无法言喻的深厚,一位老工人说,连工资都是主席发的呢,哪能不记得他?
  他说的这个,指的是武钢直到多年后,都是在每个月的13号那天发工资,为的就是纪念1958年9月13日这一天。那一天,武钢第一号高炉出铁,毛主席亲临武钢视察并观看出铁的全过程,同时也把这一天作为武钢的厂庆日。
  毛主席的视察对于武钢职工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时,武钢的职工们也感觉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人们鼓足劲来大炼钢铁,为武钢建设添砖加瓦,毛主席的话就像火红的铁水,一直滚烫热烈,烙印在武钢职工的心里。
  二、第二次创业:从07工程开始  由于毛泽东的个人风格的原因,使得毛泽东时代干什么事情都显得大气。1970年代当我们打破西方世界的长期封锁,开始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时,毛主席就领导了一次继1950年代156项引进项目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计划。这两次大规模的引进,可说都是战略性的,也就是说这些引进的项目,不是局部的短期的项目,而是影响全局的长期项目。我们结合武钢第二次创业——一米七轧机的战略引进(俗称07工程),来深入认识毛主席的引进战略。
  1971年1月5日,国家计委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今后5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 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 一米 七轧机等项目,这一方案被称为“四三”方案。
  我们首先从时间上看,这是十分及时的。这正是西方世界开始对新中国解冻的时刻。1971年3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毛主席决策中国派队参加,随后邀请美国兵乓球代表团访华,1971年7月9-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把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看,就会明显感到,毛主席不是孤立地处理其中某一件事,而是系统地全面地、联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
  他的理论依据早在1950年代就明晰了。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心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至少阐明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思想。
  1、“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不仅经济落后时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人家学习,不要把尾巴翘起来。不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向人家学习,就是在几十个五年计划之后,还应当向人家学习”。
  2、明确了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毛主席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优点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强调要学习外国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优秀成果,指出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治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
  3、阐明了学习方法。毛主席指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同时,“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因此在对待如何学这一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对外国的东西一切照搬照抄;另一种是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这两种倾向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
  4、提出了学习的警戒。毛泽东还强调向外国学习优秀的文化成果的同时,“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果断抵制和批判”。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向外国人学习的论述,可以说是他老人家从根据地时期就开始思考的建设思想的一部分,一套完整的引进战略思路,这是超越时空的理论财富。
  那么,毛主席的引进战略,通过1950年代从苏联的第一次战略引进得到了成功实践,也许那时社会主义老大哥对我们有特别关照,我们的自主性还是有限的。
  而1970年代的引进,就不同了。以武汉钢铁公司的一米七轧机为例,现在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用的钢板,得益于这个项目,从1980年代到现在一直红火的家电产业用的钢板也是得益于这个项目。
  毛主席就是在新中国工业基础上,专门做那些打地基的事情,当高楼盖起来时,我们的一些“精英”,只看地上的楼多少层,不管地基是否牢靠,更不管是谁打的地基,睁着眼睛说瞎话,转头攻击毛主席闭关锁国,还散布什么毛泽东不抓经济论。
  岂有此理!【点击参考阅读】
  毛主席的战略引进是在他早有的引进战略思想指引下,进行的有步骤,有规划的工业化实践!
  你看不懂,你不知道也就摆了,不要在那里胡说八道。点击参考:是毛泽东不懂,还是不懂毛泽东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一米七轧机引进之后,毛主席培养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是怎样消化吸收,走向自主工作的。
  1981年,一些曾在武钢 一米 七轧机工程工作过的西德、日本专家故地重游,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都用“出乎意料”这四个字来表达自己的观感。
  1980年初,当一些外国专家离开武钢回国时,曾经坦率地表示了他们的担忧心情。一位西德专家说:“我担心你们今后会象鲁滨逊一样,飘落在无人支援的孤岛上。”一位习惯用数字和图表表达思想的日本专家,则画了一张“曲线图”,表示他们一走,曲线可能会急转直下。而这次,这位日本朋友重访 一米 七轧机工程,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夸奖: “你们干得很出色!”那位作过“鲁滨逊”比喻的西德专家则连连称赞:“你们的工作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有些方面甚至比我们西德还要好!”
  应该说,这些专家当时的担忧不是没有理由的。别的国家不乏这样的先例:它们从西德、日本引进了 一米 七轧机,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不得不长期聘请外国专家指导。中国会不会也走上这条路?这个问题很尖锐地摆到了武钢 一米 七轧机职工们的面前。譬如热轧厂轧机只能“吃”日本钢坯,对中国产的钢坯不“消化”,就是一个叫人挠头的难题。
  职工们永远忘不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第一次试轧中国钢坯的那一天,开始时,一块块钢花四溅的硕大钢坯,一送上热轧生产线,转眼之间就穿越座落在轧辊道上的七台轧机,化为一匹火红的“彩带”,变成了整齐匀薄的钢板卷成品。轧机显得那般神奇而又轻松。正当大家为试车成功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一块钢坯刚碰到轧机,控制系统立即发出了紧急信号,自动跳闸。紧接着五块钢坯,也是块块“卡壳”。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顺利通过的都是日本钢坯;过不去的,全是中国产的钢坯,失败率为百分之百。在场的日本专家顿时如释重负。因为合同上规定,试车考核设备只能用日本钢坯,对轧机不能轧中国钢,他们是不负责任的。
  外国专家可以不负责任,但是,武钢广大职工的心头却象压上了万吨钢铁般地沉重。他们想,我国人民节衣缩食,花了几十亿元引进这套设备,本来是要增强我国钢铁工业的自给能力。可是,如果今后武钢炼不出适合 一米七轧机口味的优质钢,每年还要以二百五十美元一吨的代价,进口几百万吨钢坯来供一米七轧机“吃”,那怎么向全国人民交待呢?
  这种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震撼着武钢职工们的心,激励着他们去攻克难关。热轧厂和炼钢厂分别从改革轧制工艺和提高炼钢质量两个方面努力,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军。热轧厂技术员余名炎承担了改革轧制工艺的主攻任务。在将近半年时间里,他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厂,起早贪黑拚命地工作。他在现场搜集了几万个轧制试验的数据,进行了上千次的分析。繁琐的计算,使他用坏了一台小型电子计算器,另一台也用得连上面刻印的数码都模糊不清了。去年春节,领导上让他回家探亲。除夕,余名炎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旅行袋回到家里。爱人和孩子以为是年货,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一斤水果糖和几件换洗衣服外,其余都是图表资料。余名炎和攻关小组的同志们,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忘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志气,夜以继日地开展试验,终于研究出了新的轧制工艺方案。他们在自控车间的技术人员紧密配合下,精心研究出了五十三种适合轧制中国钢坯各种产品的数字模型,代替了电子计算机上原有的八种日本数字模型。从此,这套洋设备的“电脑”,就被输入了中国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按照我们的需要发出指令,进行操作了。在此同时,第二、第一炼钢厂职工克服设备落后等困难,想方设法冶炼出了一米七轧机所需要的优质钢种。两个方面军胜利会师,“吃”惯日本钢坯的一米七轧机,终于能“消化”中国钢坯了。
  冷轧厂面临的困难不亚于热轧厂。这个厂的关键设备是一台由五架轧机组合在一起的五机架连轧机。它大量采用液压传动、可控硅调速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先进技术,轧制速度高达每秒三十 一米 。轧出来的钢板,有的薄到只有大约两根头发丝的厚度。由于供电不足等原因,这台设备在合同期限内未能试车,遗留的技术难题不少,特别是轧制极薄板不过关。冷轧厂的职工们能不能驯服和驾驭五机架这匹现代化的钢铁骏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完善的答案。
  工程师曾呈校是个归侨,他从不争个人名利,但此时此刻,他感到非争中国人的志气不可。青年工人郭磊鼓励同伴们说:“全国人民都在看着我们,外国人也在看着我们,如果我们这代青年人没有本事管好、用好这套现代化设备,那就会‘电灯泡子断钨丝——内外无光’!”他说的是俏皮话,表达的是同工程师一样的感情,就是立誓要为祖国争光。曾呈校成天废寝忘食地查资料,算数据,研究工艺措施。郭磊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几年来,他刻苦钻研技术,阅读了电气、自控、机械、液压等方面的大量书籍和资料,写了十多万字的笔记。“五机架”上的十多个操作岗位,上千个开关按键,他都记得滚瓜烂熟。郭磊成了攻关战中的一把技术“尖刀”。在郭磊这样一些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勇士 ”面前,“五机架”终于被驯服了,极薄板轧制成功了,生产水平直线上升,目前,轧制的钢板产量已超过外国专家撤离时的三倍以上。
  通过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练兵和攻关,一米七轧机工程人才辈出,操作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和品种指标都大幅度上升。一九八一年与一九七九年比较,产量增长四倍以上,不仅生产出了合乎设计要求的全部合格产品,还生产出了一些新的产品;产品质量同进口钢材相比,并不逊色。
  尽管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武钢的职工们谦虚地说,两年来的实践只是表明,我们离开了外国专家的帮助,是可以前进的,我们中国人有能力驾驭现代化的钢铁骏马。但是,比起外国的先进水平,比起各部门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他们表示,有信心、有力量缩小这个差距,攀上新的高峰,为祖国四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主体厂区坐落在武汉市青山区,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现有在岗职工近9万人。所辖的4座铁矿、2座辅助原料矿分布在鄂东、鄂南及河南焦作市,还有海南钢铁有限公司、襄樊钢铁长材公司。2005年3月,武钢和鄂钢实现了联合重组。在武钢长期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倾注着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怀和期望。50余年的奋斗磨砺,铸就了今天的武钢。这是武钢新近生产的冷轧产品。
  武钢现已形成年产钢铁各10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硅钢片、彩色涂层板以及大型型材、线材、中厚板等几百个品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武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对质量、品种的要求,按照“应用一代,试制一代,探索研究一代,思考规划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方针,研制开发新产品85个系列301个新品种,形成了“桥、管、箱、容、军、电、车、线”等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名牌,大多数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武钢还生产焦炭、耐火材料、化工产品、粉末冶金制品、铜硫钴精矿、水渣、氧气、稀有气体等副产品,并对外承担工程建设、机械加工和自动化技术开发。近年来,武钢进一步加大辅业改制力度,近30家辅助产业已经或即将从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至此,现已初步成为以钢铁、工程技术、国际贸易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瞧瞧,这就是毛主席培养的工业队伍。
  我们在这里再一次领会了根深叶茂的道理。
  三、毛主席搞工业伟大在哪里?  不仅有思想,有战略,而且有战术配合,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始终依靠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的三结合,始终靠干部下来劳动,工人参与管理,始终靠不断改革不合理的制度,毛泽东用政治挂帅,作了工业建设全面的、联系的、系统的布局,让“鞍钢宪法”深入人心。
  如果从经济上评价,武钢一米七轧机引进的成本之低,恐怕后无来者,因为那时哪有什么成群结队的“出国考察”,一切都是“节约闹革命”,论效益,那时几乎没有什么浪费,赚的都是真金白银啊!
  如果从管理上看,武钢当年专门有座外宾招待所,西德、日本的专家住在这里,他们的勤奋工作给我们留下深刻影响,我们中国的工人阶级进一步领悟了先进工业所需要的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毛主席培养的人,才是搞工业化,搞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最靠得住的人。
  毛主席把他的引进战略和战略引进,最后就落实在他自己亲手培养的人身上,这是他一贯的做法。
  我们一起再学习老人家的话吧:“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武钢和那座毛主席像,在跟随毛主席道器变通的工人阶级心里扎下了根——永不磨灭的毛泽东文化......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返回列表
当今集体经济的典范——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