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转帖] 节衣缩食三十年,中国不再任人宰割

节衣缩食三十年,中国不再任人宰割2019-06-02 10:56:30  来源:生民无疆  作者:生民无疆






  【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女人是小脚,男人留辫子,还有太监,中国的月亮也不那么很好,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清爽一点,总而言之,坏事不少。……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
  ——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6年8月30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作为一个被列强肆意凌辱、劫掠百余年的国家,中国在20世纪中叶以来的发展史,简直就是个奇迹。
  建国伊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最高决策层,是非常了解面临的各种困难的。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
  【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
  和发达的工业国相比,中国的经济无异于一盘散沙,由成千上万个手工作坊组成的“工业”,和无数自给自足的农户集合起来的农业。如此经济结构,在这个时代,是毫无竞争力的。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中国不知何时才能发展为工业国家。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对于落后国家来说,要想促进工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必须实行国家干预。换句话说,仅是营造“自由经济”的环境,是难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出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德国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成长为先进的工业国家的。孙中山也明确表达了相同观点:“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赶快用国家的力量来振兴工业”(《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如何利用国家力量,才能又快又好地振兴工业呢?苏联由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的历程,是显而易见的。基于这样一种现实,中共最高决策层决定以国家力量来主导经济建设。毛泽东说:
  【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和中央、省、市、县、区的合作社的领导机关。……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只有将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集中起来,在国家的支持、引导下,才有可能较快地发展为强大的工农业力量,走向现代化。
  国家主导并不等于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是不现实的。毛泽东表示,愿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国家改善关系,发展对外贸易: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但是,对外贸易必须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有利于保护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实行统制政策:
  【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没有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是不可能的。从中国境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这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者的集中表现),还没有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只有待经济上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才算最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这无疑是十分明智的政策。在李斯特看来,一个工业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保护那些建立与经营时需要大量资本、大规模的机械设备、知识密集和大量经验丰富的工人、所生产的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工业,这类产业对国家独立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曾一再向美国表达善意。但是,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新中国充满敌意、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堵死了中美建交和商贸往来的通道。8月14日,毛泽东发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动情地回忆了中华民族百年奋斗与抗争史:
  【自从1840年英国人侵略中国以来,接着就是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法国进攻中国的战争,日本进攻中国的战争,英国、法国、日本、沙皇俄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日本和沙皇俄国在中国领土内进行的战争,1931年开始的日本进攻中国东北的战争,1937年开始继续了八年之久的日本进攻中国全境的战争,最后是最近三年来表面上是蒋介石实际上是美国进攻中国人民的战争。……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积一百零九年的经验,积几百次大小斗争的经验,军事的和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经验,方才获得今天这样的基本上的成功。这就是精神条件,没有这个精神条件,革命是不能胜利的。】
  几天后(8月18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1949年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新中国必须融入世界,但别无选择,只能是“以俄为师”,与苏联结盟。美国这一次自作聪明的举动,又失算了。客观效果上,正是美国封锁的连锁反应,使中国不仅迅速实现了独立自主地“站起来”,而且实现了工业化的梦想,真的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与苏联的合作,起初并不顺利。国际关系,国家利益至上。在确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会以意识形态优先来考虑双方的关系。多年后,毛泽东说:
  【斯大林对中国作了一些错事。……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1949、1950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论十大关系》)】
  朝鲜战争爆发,改变了世界形势。中国派出了志愿军。中国官兵打得很出色,让骄横一时的美国威风扫地,不仅为苏联解了围,也让苏联对中国充满了敬畏之心。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帮助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建设,使中国尽快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详见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收复主权、工业化、世界一极)
  伴随朝鲜战争结束,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一五”计划,正式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项目建设,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全国公路通车里程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
  阅读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在短暂的时间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中国的建设,并没有照抄照搬苏联模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
  的确,中国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民生问题,一直比苏联好得多。因为,中共高层一开始便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方面: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论十大关系》)】
  尽管如此,建国前30年,全国百姓过得比较苦,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想要较快地发展,唯有走高积累、低消费、低福利一条路。而且,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只能是农业经济收入。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或现代化的前提与关键是,参与世界市场与“全球循环”。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都是以“全球性生态”为其平衡条件和牺牲代价的。苏联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战后控制诸邦,也具备了颇大的国际空间。而现代中国的此种机缘则被列强与霸权所否定,其国际空间被海洋霸权所封杀。按理说,中国几乎不可能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但是,为了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新中国不得不在有所牺牲自身环境的情况下来展开工业化,尽管道路曲折、代价高昂,但终于在走向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
  我们先看新中国早期应对冷战的工业化吧。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论十大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搞建设。
  与1952年相比,1957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7.8%,国民收入增长53%,而人民平均消费水平只提高了34.2%。这毫不奇怪。李斯特指出:“生产力是树之木,可以由此产生财富的果实,因为结果子的树比果实本身价值更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任何国家,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民的福利问题。
  《孙子兵法》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毛泽东始终放眼全球: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现在,学英文的也不研究英文了,学术论文也不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同人家交换了。这也是一种迷信。(《论十大关系》)】
  鸦片战争以来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就是为了中国能够自强自立、不再仰人鼻息,即便在中、苏“蜜月期”,毛泽东也始终坚持这一点:
  【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祥,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论十大关系》)】
  除了拥有天下观的中国,谁也不会真心诚意地援助其他国家,尤其是要援助一个拒绝做附庸、坚持独立自主的大国。
  事实上,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一直是有限的、有保留的、有附加条件的。杰里﹒本特利教授指出:
  【在1955年,苏联向非共产主义国家——如埃及和印度提供的援助,比提供给中国的还多。另外一个冲突是,中印关于西藏的冲突。令中国气愤的是,苏联宣布对这次冲突表示中立,而且在冲突中,苏联向印度提供了远远超出它曾提供给中国的贷款。中苏在中亚和西伯利亚边境冲突,燃起了郁积很久的两国政府之间的冲突。到1964年末,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分歧已经公开化……。[5]】
  中苏两国边境摩擦不断,终于在1969年,双方军队在珍宝岛交火。对此,基辛格说:
  【很讽刺地,斯大林是朝鲜战争最大的输家。他对金日成开了绿灯,并促使、甚至胁迫毛(泽东)参战……。美国的参战阻止了金日成。斯大林促使毛(泽东)参战,期待着在中美之间制造出长期的敌视、并增加中国对莫斯科的倚仗。斯大林预测对了趋势,但对后果错的一塌糊涂。中国对苏联的倚仗是把双刃剑。苏联对中国的武装缩短了中国自己行动所需的时间。[6]】
  基辛格说得既对,也不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朝鲜战争最大的输家都是美国,绝不是苏联。朝鲜战争之后,如果苏联对中国平等相待,睦邻友好,中国绝不会与苏联翻脸;而苏联推行大国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才成为必然。基辛格及美国政客基于“丛林法则”判断这个世界,至今仍醉心于霸权主义,所以,中美之间也不可能存在真诚的友谊。
  常言道,弱国无外交。国际关系中只有国家利益是永恒的。随着中国的建设成就,尤其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1971年10月,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一极”走上国际舞台。
  国内建设方面,随着计划经济的全面推进,国家主导建设的能力持续增强。据2009年9月11日新华社《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和伟大道路》一文,即便是在文革期间,中国也保持了全面高速的发展水平: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在10年内乱中,……在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同期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由544斤增加到610斤,增长12.1%。
  工业产量增加,生产能力扩大。10年中,累计基本建设投资为2730.98亿元,建成投产的中型建设项目共l485个。……在上述的物质基础上,197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65年增长172.6%,平均每年增长9.5%。
  石油、石油化工和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能源工业是“文化大革命”10年中发展比较快的部门。特别是石油工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到1976年底,原油产量达到8716万吨,比1965年增长6.7倍;原油加工能力1975年为6764万吨,为1965年的4.8倍。石油工业的发展,为现代石油化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化肥工业和化学纤维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机械工业,这一时期发展了一批重大新产品和成套设备。……电子工业在若干领域也有所前进。
  建成了一些内地铁路干线和长江大桥。全长1035公里的成昆线于1971年全线交付营业。全长820公里的湘黔线,1974年到达贵州贵定,完成了该线的主要路段。全长700公里的焦枝线,1970年7月建成。1979年枝柳线完工。另外还修建了襄渝线、京原线等。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00米,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1959年动工建设,1968年完工。此外,为了适应石油工业的发展,1974年建成了从大庆油田到河北秦皇岛的我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接着又建成了秦皇岛到北京、山东临邑到南京等输油管道。
  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10年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冲破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推广、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水稻杂交种,国外几十年前就有人研究,但一直未能用于生产。1964年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开始进行研究。1972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组织全国性的科研协作,配制出一批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种,一般比水稻良种增产20%,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自从1964年10月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后,1967年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在空间技术方面,1966年10月我国第一次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导弹飞行正常,精确命中目标。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回收卫星的国家。】
  新中国前30年的建设成就是惊人的。
  解放前,中国连拖拉机、冲锋枪都造不了;到70年代,中国造出了自己的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而且造出了世界级尖端武器装备,包括“两弹一星”,中国跻身于世界军事强国行列。 1952年,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1978年,工业比重已经高达74.4%。不难看出,到70年代,中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国,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科技强国、军事强国,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强大而坚实的工业、国防和科技基础。
  对于这段历史,法国总统戴高乐评价道:
  【毛泽东激起了自豪民族。从此,在整个中国的领土上掀起了建设国家的高潮: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工业、农业和国民教育,消除历来威胁着这个国家的饥饿、瘟疫、水土流失、河水泛滥等灾害。……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中国的建设也取得了客观的成就。中央计划经济固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在于人民的亢奋热情,……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发挥的勇气和智慧。毋庸置疑,苏联政府曾经给予中国巨大的援助,向中国开放贷款用来购买各种设施和补给,提供工业和矿山乃至国防尖端科技的开发设备,进行整个工厂的安装建设,培养学生和专家,派驻工程师、技术员和技术工人等等。
  ……事实上,在亚洲,没有任何一件现实的政治问题,尤其是在有关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朝鲜、苏联或者日本等问题上,不与中国有关或不涉及到中国的。在亚洲大陆上,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战争或和平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正因为如此,签订没有中国参加的有关东南亚国家中立的协议也是完全不可行的。……在今天这个时代,中立是能够保证生活安定,人民进步的唯一方式。同样,中国的地大物博,它所蕴含的价值和今天的需要、以及它的未来越来越使整个世界对其进行关注。……中法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谁能保证两国间存在的这种明显的默契有一天不会发展成一种愈来愈深的文化合作?在法国方面,我们完全希望这会成为现实。】
  中国以全新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做了对比鲜明的两件大事:一是与阿根廷争吵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主权,撒切尔夫人一气之下派出大军,狠揍了阿根廷一顿之后,强夺“主权”;二是来到中国,邓小平说要收回整个香港,撒切尔夫人没脾气,老实答应。其实,英阿马岛之争,双方都无实在的依据,而按中英“条约”,除新界之外的香港是割让给英国的,而且二战后丘吉尔甚至要拼命继续霸占。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面对中国为啥“铁”不起来?原因很简单:此时的中国,不再是1840年的中国。



返回列表
当今集体经济的典范——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