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转帖] 星火燎原——毛泽东在一大以后

星火燎原——毛泽东在一大以后2020-04-29 18:38:22  来源: 察网研究   作者:马达时
点击:677    评论: 0 [url=](查看)[/url]



  开罢一大,八月中旬,毛泽东回到长沙。不久,他被聘为湖南第一师范的国文教员,随即辞掉一师附小主事职务,推荐何叔衡继任。
  他心心念念落实会议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一、工人组织”标题下面第一句话就是“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凡有一个以上产业部门的地方,均应组织工会;在没有大工业而只有一两个工厂的地方,可成立比较适合当地条件的工厂工会。”(俄文译稿,汉语文本佚失无存,下同。)
  他认为既然党“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党员中却没有一个工人,也没有建立起与工人的密切联系。这个情况必须尽快改变。一大决议如何实施,这是一张白纸,如何落实,全靠探索、创新。
  一大会期,代表们在驻地上海博文女校交流工运经验,北京代表介绍的是长辛店,湖北代表介绍的是京汉铁路,他作为湖南代表介绍中就提到一师工人夜校。
  1921年春,毛泽东在一师附小的高小部办了一个补习班,为那些想学习的来自农村的青年补习文化,参加学习的有黑铅冶炼厂和铁路工人、电灯公司职员、人力车伕、菜贩,他们高兴地平生第一次走进了学堂──皮肤黝黑,衣衫破烂,周身散发着汗臭,课间高声喧哗,有些人上课时还嚼着烧饼。
  补习班课程以国文、算术为主。更多的人认识了“夜校的毛先生”。毛泽东教国文课,课堂上也讲时事政治,讲马列的基本知识。从家乡新近来长沙,毛泽民在做附小庶务之余,也在补习班上课。
  有人试图把这些“粗人”从一师赶出去,叽叽喳喳地数落。毛泽东说服校长打消此意,并当众说──对这些终日劳作、食不果腹的工友学生来说,穿着和饮食习惯确实只是“小事”。
  毛泽东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工”字说,上边的一条横线是“天”,下边一条是“地”,中间的竖线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补习学校还把《向导》和《中国青年》等党、团刊物列为学生的课外必读书。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段学习后都由教员介绍入团、入党。贺尔康就是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共产党员的。这是他一则日记:
  【“1922年10月6日。傍晚时,才到灯下读书,何(叔衡)先生唤我到房中,问我家之状况,又问我怎样要来读书?读书是为了什么呢?于是,出了一个题目给我作:‘述我之家世及我之志愿。’我就写道:‘我将来的志愿,是要为国家做事。我们乡间,有些很富足的人家,有人在外做官的,每年弄得许多钱,在家买了许多产业。我敢说那些富足人,只是某家的肥猪一样,只过十里路,说某家喂着许多肥大的猪,是如何肥大,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的。而黄兴、蔡松坡(锷),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现在他们虽已死了,我说他二人并没有死,他们作的事,仍传于后世。我是不愿意做官弄些钱来做肥猪的。何先生问我的志愿时,我说要能为国家做事的本意在此。实在我之志愿,是要做个不死的人。现在我国受外国虐待得了不得;被割去了许多地方,租去了许多地方。而我国当政的人都是军阀,虐待人民,人民困苦极了。我想着我国至如此地步,心里时时不舒畅。我立志办好我国。’”】
  现在毛只有十几个人。人是这样少,就和何商量,两人都觉得党需要有一个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的公开场所,便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以加强党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并以此掩护党组织的活动。这是中共最早的干部学校。
  杨开慧也参加了自修大学的筹建工作,她利用担任学联干事的身份,筹集经费。
  毛泽东把积极、慎重发展党的组织放在首位。先后发展郭亮、彭平之、陈子博、夏曦等人入党。依据《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有名党员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不到十人的地方委员会,只设书记一人管理事务;超过十人者,应设财务、组织、宣传各一人;超过三十人者,应设组织执行委员会。到10月,建立省级党组织的条件成熟了。
  1921年10月10日,风儿飒飒响着,鸟儿啾啾叫着,和暖的阳光在林地间揮洒。在长沙城外清水塘北协操坪旁的公共坟场林荫里,五个青年顺着石砌甬道时而散步,时而驻足。周遭是鬼气森森的墓丘和碑碣。那个高挑身材的人就是毛泽东,而站在他旁边的则是宽肩膀、矮个子、一部黑胡子的何叔衡;另外三个人是彭平之、陈子博和易礼容。
  【“润之,你挑的这个地方真好!”】
  何叔衡拈须点头微笑。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里把共产主义比成‘幽灵’,那我们出没在墓地,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毛泽东答道。
  易礼容说:
  【“这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墓地!我们是送葬、抬棺、掘墓人。”】
  彭平之──毛泽东介绍、发展的湖南第一个团员:
  【“这个协操坪还是辛亥革命的故地呢!”】
  陈子博:
  【“是的喽!这个协字,似指前清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的协,武昌首义,长沙首应,就在此地,当年名符其实的练兵场。”】
  (混成协──由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编成,相当于混成旅。)
  【“辛亥革命整整十年了!我还当过辛亥新军的兵哩!当兵吃粮,饷银七块大洋。现在中国革命的重担就历史地落在我们共产党人的肩膀上了!”】
  行进中的会议主持人毛泽东巧妙地转入正题。
  这一天,中共湖南支部成立。这个党支部的党员共有十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彭璜、陈昌、萧述凡、郭亮、彭平之、陈子博、夏曦。
  这一天是民国建立十周年的“双十节”,为庆祝中共湖南支部的诞生,大家戏称这一天为“三十节”。十年,十月,十日,还有这是十人的支部。这个支部是有历史意义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一次回忆:
  【“那年10月,共产党第一个省支部在湖南建立起来了,我是委员之一。”】
  毛泽东被选为书记,何叔衡、易礼容为委员。
  长沙城东南西北共有九座城门,东有浏阳门和小吴门。东出小吴门继续向前,三五里路,就到清水塘了。同年深秋,支部委员易礼容经手租下清水塘22号这座青瓦平房独立小院,作为支部秘密办公和毛泽东一家住地。因门前有池塘,池水清澈,故名清水塘。毛泽东和杨开慧在这里住了两年半时间。这里周遭一畦畦连成一大片的碧绿菜园,其中分布着疏疏落落的竹篱茅屋和瓜菜棚子。

  毛泽覃、毛泽建跟着哥嫂一起搬到清水塘居住。杨开慧从此成了党组织的联络员。不久,母亲向振熙也搬到了清水塘,帮助她料理家务。
  毛泽建每天放了学回到家里,做完功课就阅读三哥(毛泽东行三)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其中的一些重要章节,她总是一遍一遍地认真看,认真记。毛泽东、杨开慧经常给她讲革命道理。
  十一月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了由陈独秀起草的《中央局通告》,通告要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长沙五区:
  【“早在本年内至迟亦须于明年7月发展党员三十人,成立区执行委员会,以便开大会时能够依党纲成立正式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2年五月,湖南(另含安源)已有党员三十人。毛何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毛任书记。这是中共第一个省委。
  1921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煤矿进行考察,察看了西平巷、东平巷、八方井、六方井、直井、机械厂、炼焦处以及工人的餐宿处。
  1921年,从法国归来的李立三来到清水塘22号叩门,杨开慧应门。他不等她开口就抢着说:
  【“嫂子!我叫李隆郅。在杨老师北京家里见过你。我这儿有仲甫给润之兄的一封信。”】
  毛泽东正伏案疾书,听闻这醴陵口音便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出迎,打量着来客,伸出手说:“洞庭迎归客,”“客”字音拖得稍长却没了下文,只是微笑,似有所待。李立三紧紧握着主人的手,眼珠一转,朗声应答:
  【“潇湘访故人。”】
  二人哈哈大笑。谈罢几年来各自的经历。毛介绍了湖南的革命形势。他说,湘区党组织正在认真贯彻“一大”决议,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他还特别介绍了安源煤矿工人的情况,委派李去安源领导工人运动。
  【“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12月中旬,毛泽东同李立三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张理全、宋友生前往安源,宣传革命思想,并商定开办工人学校,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由李立三常驻安源“指导一切”。随后,李立三以教员身份在安源发动工人开展工人运动。
  1963年,全国上演上影厂摄制故事影片“燎原”。李立三在北京日报发表题为《看了“燎原”以后》的文章。他写道:1921年底,毛主席“派我们到安源去做工人运动的时候,他对于如何在工人中进行工作,如何把工人继续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已经是胸有成竹。现在我还模糊记得他当时告诉我们的话:安源工人众多,受到种种残酷剥削,生活特别痛苦,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的地方。但是应当看到,反动统治势力的强大和社会环境的黑暗,要开展革命工作並不是很容易的。首先应当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争取公开活动,以便和工人群众接近,发现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逐渐把他们训练和组织起来,建立党的支部,做为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


  毛泽东带着李立三、毛泽民、张理全来到了安源煤矿。这是毛泽东第三次到安源考察。
  他们住在一家客店里,一连几周以参观者的身份深入矿井、工棚、餐厅、宿舍,了解矿工们的疾苦,晚上还邀请一些工人到小伙铺里座谈,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号召他们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工人们告诉他们:掌子面通风、排水不良,一头热得出不了气,烫得脚起泡,叫“火焰山”,一头淋水似雨,积水成河,叫“水牢”。工人使用粗笨的工具,有的侧躺在地上挖煤,有的拖着沉重的煤筐爬来爬去。口渴了,喝一口煤黑水,热得受不住了,就到臭水沟里泡一泡。“少年进炭棚,老年背竹筒;病了赶你走,老了不如狗。”
  毛泽东等到了掌子面,看见工人一个个赤身裸体,全身沾满了煤灰,只有头上围条布手巾,关心地问为什么不穿衣服?工人们说工人没有任何劳动保护用品,都是自备一块“三尺布”,在井下包着头当矿帽,出井时围在腰上当遮羞布。工人赤身裸体,还常常无辜挨打,动不动就被洋人、资本家、工头打得皮开肉绽。矿工遇上矿难死亡,矿上总共只给埋葬費十六块钱。
  毛说:你们为他们做工还要挨打,他们真不讲道理。你们真苦啊!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他打了个比方说:路上有块石子,老板一脚就踢开了。把许多小石子掺上沙子、石灰组成团,就会坚如磐石,想搬,也搬不动了。工人们组织起来,结成团体,就能把压在我们头上的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掀掉,打倒剥削者,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
  矿工们向毛泽东提出要求,请他派人来煤矿指导工作。他当即允诺,指着身边的李立三说:
  【“就请李先生来辅导你们吧。”】
  1968年,陈毅写诗《毛主席去安源》:
  【“远见卓识毛主席,
  一次大会完沪滨。
  会后决心上安源,
  实践马列最认真。
  太平辛亥成往事,
  五四风云何处奔?
  论坛争鸣过稷下,
  谁愿发动工农兵?
  我不发动谁发动?
  我不献身谁献身?
  我若能往人亦往,
  做出榜样转乾坤。
  秋阳未曝起身早,
  布衣飘飘伴晨星。
  撑开雨脚一把伞,
  踏破山头布鞋蹬。
  白云清风来相送,
  修竹茂林两边分。
  独行踽踽为何事?
  闯开时代斩荆榛。
  ……”】


  陈老总佳作──珠玉当前。他是毛泽东的同志、同事、战友,相交甚久,相知甚深。毛首次去安二人虽尚未相识,此诗饱含深情,仍写出了毛其时的精神、风采,是后人诗作无法企及的。
  一时兴起,不揣鄙陋,试诌拙诗一首──《1921年秋,安源》:
  【眼白和牙齿
  微光中如此分明
  这颜色
  掌子面稀罕得不行
  自备一块三尺布
  全身只有它
  围脖下井
  围腰上井
  光阴似渗水
  滴叮咚
  与我相逢
  在这远离地面的煤层
  穿平窿
  下竖井
  爬巷道
  何惧透水
  爆炸
  冒顶
  你弯腰冲到黑洞中
  一个亲热的湖南老乡
  一个特别的教书先生】
  后来,一千多安源矿工参加秋收暴动。1927年9月到1930年10月,六千多安源工人参加红军。安源煤矿走出十三位开国将军。他们到安源煤矿做工的年龄:
  杨得志,14岁。刘先胜,16岁。晏福生,18岁。方强,14岁。唐延杰,13岁。韩伟,15岁。丁秋生,11岁。王耀南,8岁。吴烈,10岁。罗华生,12岁。罗桂华,13岁。幸元林,12岁。熊飞,19岁参加安源煤矿工人纠察队。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这一时期,毛泽东身兼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青年团长沙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等数职,每天都要来往于自修大学、文化书社等地,与各地骨干接头,派出党的干部到外地发展党、团组织,还要深入工厂、矿山,宣传、发动工人。
  1922年一天晚上,清水塘22号灯光依旧。毛泽东将刚完稿的水口山铅锌矿实地调查报告审看了一遍,见毛泽建已经做完功课,就叫她过来,坐在自己身边看此报告。
  毛泽东在4月间曾与夏曦、彭平之一起到常宁水口山了解铅锌矿矿工们的生存状况,这个调查报告就是那次考察的总结。毛泽东在报告中详细记述了水口山铅锌矿成千上万矿工所过的那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一次冒顶矿难,七名矿工当场被活活砸死。工友们从碎石中把死难者骨肉扒捡出来用草纸包好。遇难工友家属们,手捧亲人的鲜血淋漓的骨肉,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资本家不但不给抚恤金,而且还把他们统统赶出了矿区。无家可归的孤儿寡母们流落街头,靠乞讨生活。毛泽建读到这里,失声痛哭,泪水沾湿了衣襟。毛泽东开导说:
  【“眼泪救不了穷人,救不了工人。只有团结起来闹革命。”】
  毛泽东因水口山铅锌矿工人在这年十一月已经成立了俱乐部,便提议并由湘区委决定,派六弟毛泽覃和朱舜华等去水口山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毛泽覃等乘坐去衡阳的小火轮离开长沙。毛泽东到码头为六弟等送行,他再三嘱咐还不满十八岁的毛泽覃,到水口山以后,要好好锻炼自己,要到敲砂棚去敲砂,要到矿井里去劳动。毛泽覃,第一次离开三哥外出独立工作,向三哥挥手告别。他担任工人俱乐部教育股委员、工人夜校教员,经常下井。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返回列表
当今集体经济的典范——南街村